加速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融入千行百业、落地“刚需场景”——站在风口南京抢占AI发展高地
通过搭载 “ AI (人工智能)自适应巡检技术”,为无人机装上“大脑”,真正的完成“自主决策式”巡检;通过机器人、物联网、调度算法等精准控制充电枪移动到指定车位,协助车主快充,实现从“车找桩”到“桩找车”;工程车超速或在路口转弯时, AI 系统会及时感知并自动降速,以此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眼下,在技术、需求、政策等因素共同驱动下,南京人工智能正融入千行百业、落地 “刚需场景”、促进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2 月 29 日,在南京长安汽车的省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车间总装车间, AGV (无人搬运机器人)物料小车在线道上来回穿梭,给各个工序区间配送物料。就在不久前,该车间被评为“国家级 5G 工厂”。在人工智能赋能下,公司去年累计生产整车近 10 万辆,产值超百亿元,成为溧水首个产值破百亿企业。
在南京,传统产业正成为AI的主战场。从大范围的应用的视觉检测,再到方兴未艾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人工智能找到了自身大展拳脚的舞台。
在汽车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零部件表面的坑包、麻点、隐裂、脏污等缺陷若未被及时检出,装配好的汽车就会不合格。如今,借助 AI ,南京云创大数据的“ WitIndustry 尖端工业智能平台”可以用不到 50 秒 / 件的检测速度,解决汽车整车车身、冲压件、轮毂、发动机活塞、冲压模具、锂电池等表面缺陷检验测试的难题,并在彩涂铝板色差及缺陷检验测试,以及工业机器人协同工作优化等多个角度取得突破。
在西部,中科方寸知微(南京)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研发的配电网无人机自适应巡检技术,综合应用多种轻量化AI算法,给无人机装上 “大脑”,使无人机具备通过视觉导航方式,实现针对配电网线路“无人驾驶”的能力,让无人机可以在广袤的土地上实现配电线路自主巡检作业,保障配电网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2 月 28 日,在南京本土企业焦点科技,中国制造网产品设计中心总经理卢颐正在展示“ AI 外贸助手”的“新本领”。
输入 “尘土飞扬的工地、炙热的太阳”,大模型在几秒钟内就给出一张“阳光下,一台挖掘机在工地上运作”的产品应用场景图片;输入产品关键词,提供一段基础视频素材,系统来进行处理后,产品介绍英文视频就生成了,一位英文数字人主播就上线 月初,由焦点科技旗下中国制造网宣布,为中国外贸企业打造的 AI 外贸助手 AI 麦可再次更新迭代,推出视频生成、智能排版、行业情报三大功能,通过深度结合 AI 技术,大幅度的提高外贸人的工作效率,让跨境电子商务的“种草”变得更简单。
用户输入关键词或者描述, AI 麦可还会为其生成一段高质量的文案,让视频内容更为丰富、更着迷。用户可在近 20 种虚拟人形象中选择正真适合的“数字人讲解员”,配合字幕以纯正英语对产品做详细介绍,最终生成的产品视频供用户在多场景下重复使用。
越来越多的南京企业意识到, AI 视频生成将是AI应用的下一个风口。南京经开区企业云蝠智能将数字人的研发重心从音频端的“智能客服”转移到视频端。 2023 年 8 月,数字人视频正式上线 版本。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在南京力行小学的一节语文课上,随着这句诗词出现,屏幕播放的视频中,乱石壁立,高耸入云,其间卷起的层层波浪逐渐澎湃而起,仿佛千重雪浪。南京投石科技旗下的 AI 美育软件“气韵再生”,让古诗词“走”出书本,变成可以看的视频,让民间传统文化能看到、能听到、“活起来”,千年诗意在新技术的加持下焕发新光彩。
在南京硅基智能, AI 拍剧正在试图加快从剧本到剧之间的距离。目前,该公司正在进行数字文娱开发,客户发来一个剧本,当天就能通过 AI 拍出一个剧。
在南京,一批批 AI 技术应用场景层出不穷。海量的应用场景,成为南京AI发展的优质“试验田”,一大批新技术、新应用、新突破在这里“拔节生长”。
在企查查发布的 “中国AI产业城市总实力 TOP20 ”榜单中,南京闯入前十;在宁高校 12 人上榜 2022 年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入选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
南京频频登上AI产业相关榜单,离不开其在AI产业走出的 “先手棋”,把握趋势打好“主动仗”。
“南京市AI产业发展水平居于全国第一方阵。”赛迪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副所长蒲松涛表示,人工智能已成为前景最为广阔、竞争最激烈的产业,南京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近年来,南京市政府先后出台多项计划措施,并将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产业强市建设中发力抢占的六个未来产业新赛道之一。不久前召开的 “新春第一会”,也提出全力突破人工智能产业,抢抓大模型新浪潮,建设算法城市、强化赋能应用,高标准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政策引领,产业腾飞。国际人工智能产业联盟长三角中心 “生根发芽”,中国(南京)智谷、中国(南京)软件园初具规模,南京鲲鹏·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蓬勃发展,以亿嘉和、小视科技、埃斯顿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土优秀人工智能企业正在加速成长。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研发门槛高、难度大,只有真正融入千行百业,解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刚需”,让产业从 AI 中收获价值,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应用场景是创新技术产业化的突破口。”江苏敏捷创新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张晓东称,人工智能属于交叉性学科,专业门槛高,实现商业化盈利既需要漫长的培育期,还需要跨产业的协同。得益于应用场景开发建设,南京的AI产业已形成“基础支撑层、技术产品层和应用示范层”全覆盖格局,跨越了“鸡生蛋、蛋生鸡”的发展临界点,站在了风口上。
《推动科创金融高水平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下月起施行 给予国家级金融科技平台最高1亿元落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