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BOB体育登录官网!

时间: 2024-06-12 04:09:12 |   作者: 注塑加工

  )6月5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饮料瓶材质碳排调查报告,指出PET瓶每百克材质碳排量最低值与最高值差15倍,饮料瓶容量越小每百克材质碳排量越高,饮料价格越高瓶子越厚。

  记者了解到,目前,由品牌主导的包装回收环保行动也成为行业趋势,各大品牌也进行了饮料瓶瓶身轻量化的探索和实践,部分品牌已切实涉足零碳饮料领域。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饮料瓶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它们不仅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消耗大量资源并产生碳排放,而且在废弃后难以降解,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对土壤、水体和ECO构成威胁。因此,实现饮料瓶的减量化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据相关统计,2023年中国大陆饮料消费量达到了2991.3亿元。与此同时,在塑料制品消费方面,中国家庭每年每户消费塑料总量高达约82公斤,其中商品伴随包装(如饮料、食品等购买时产生的包装)占比34%。为应对塑料污染问题、减少饮料瓶对环境能够造成的重大影响,“十四五”期间,国家制定了关于饮料瓶包装塑料减量的有关政策,具体目标为:2021年减量2%,2023年减量5%,到2025年实现减量10%。

  上海市消保委作为法定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公益性组织,负责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是其法定职责之一。近年来,上海市消保委在推动消费企业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发展方面持续发力。为了解饮料瓶在碳排放方面的相关情况,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上海市消保委联合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双碳”实验室开展了国内首次饮料瓶材质碳排调查评估。此次调查涉及109个品牌、320件产品(含17件进口产品),其中PET类材质产品266件,铝罐材质产品54件,基本覆盖了上海市售饮料品牌。

  本次调查由市场抽样测试计算和品牌方沟通两部分所组成:一是通过对饮料瓶样品进行拆解和称重,参考国际和国内相关权威标准中的计算方式获取“碳排放理论数据”;二是就“碳排放理论数据”与相关品牌方进行技术沟通,综合公司可以提供的供应链碳足迹有关的资料形成调查评估技术数据与案例。

  调查结果发现,PET瓶每百克材质碳排量最低值与最高值差15倍。266个PET类饮料瓶样品平均每百毫升/每百克材质碳排量约为0.035公斤CO2e,中位数约为0.029kgCO2e,其中最低约为0.010kgCO2e,最高约为0.149kgCO2e。

  54个铝罐饮料瓶样品平均每百毫升/每百克材质碳排量约为0.105公斤CO2e,中位数约为0.064公斤CO2e,其中最低约为0.042公斤CO2e,最高约为0.341公斤CO2e。

  本次调查中评估的PET类饮料瓶样品覆盖了95克至2000毫升的各类容量规格,其中,小容量、中容量和大容量主要流通的规格分别为300毫升、500毫升和1000毫升。通过数据评估发现,大容量产品的平均每百毫升/每百克材质碳排量总体低于小容量产品,因此,购买大容量包装的饮料产品更为绿色低碳。

  调查还发现,饮料价格越高瓶子越厚。本次调查对市面上多种不同品类的饮料产品做了全面覆盖,经过数据分析评估发现,不同品类的饮料产品在饮料瓶碳排放方面数据差异较大。在各品类中,饮用水类产品塑料瓶的每百毫升/每百克材质碳排量最低,乳制品和含乳饮料类最高。

  调查结果为,蔬果汁、咖啡饮料、乳制品和含乳饮料等高值品类的饮料瓶在PET材质克重上比同等容量的低值饮料类(如碳酸饮料、矿泉水等)材质克重高30%至68%不等。

  此外,产品定价对于饮料瓶材料用量影响显著,其问题大多在于花了钱的人高值产品的瓶身质感要求比较高,品牌方为保障消费者体验感会增加饮料瓶材料用量。此外,轻量化瓶增加了产品运输、搬运和储存过程中变形的风险,品牌方为保障高值产品的完好性,也会增加饮料瓶材料用量。

  记者了解到,饮料行业在减塑降碳路径方面已经有了一些较为明显的行动趋势。在饮料行业中,PET、PE、PVC、PP等材质被普遍的使用。其中,PVC在生产和销毁过程中会排放有毒物质,且回收利用相当困难。

  本次调查发现,各大品牌积极用PET替代PVC,使饮料瓶更易于回收再利用。与此同时,由品牌主导的包装回收环保行动也成为行业趋势。如2023年6月,光明乳业逐步推动环保行动,启动了牛奶包装回收3.0活动。此次活动不仅继续回收牛奶纸盒,还首次将PET包装的牛奶瓶纳入回收范围,这一举措传播了“减塑低碳”的环保理念,并推动了塑料回收产业链的加强完善和发展。

  根据GB/T 18455—2022《包装回收标志》的标准,当包装由多种不一样的材质的组件构成时,需要在每一个可回收利用的包装组件上明确标注回收标志。本次调查发现,铝罐类饮料包装多为一体式罐体,其可回收标识通常位于罐体的立面。而PET类饮料包装由于包含瓶盖、瓶身和标签等多个部分,其可回收标识大多仅在瓶身底部标注了PET标志。总体而言,铝罐类饮料在可回收标识的标注位置和规范性上表现更佳。

  轻量化是对饮料瓶减塑降碳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各大品牌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手段。未解决PET饮料瓶轻量化过程中也许会出现的包装性能及体验度下降问题,各大品牌通过包装技术开发、瓶型优化设计等方式,逐步做到在瓶身减重的同时保持优化体验。除了优化瓶身外,各大品牌也通过瓶身标签减少、瓶盖创新设计和集束包装等方式来进行了许多轻量化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如百事推出了首款“无瓶标”百事可乐;伊利开展微发泡技术在每益添乳酸菌饮料等产品包装上应用,实现标签和塑料杯包装减量化8%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品牌正在探索对较有潜力的产品做挑选和碳中和打造,有部分品牌已切实涉足零碳饮料领域。如康师傅于2022年推出的国内首款碳中和茶类饮料“纯萃零糖”已被广东省节能减排标准化促进会颁发了《碳中和证书》。“纯萃零糖”在行业内首次提出采用茶叶自有茶园的碳汇进行碳抵消,并首次开发了茶园灌木碳减排量计算方法。

  记者了解到,“绿色工厂”是指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通过布局绿色生产体系,在各环节处把控,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产品设计、生产节能、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每一个环节。如2022年年初,达能武汉和邛崃工厂取得由国际检测认证机构SGS颁发的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2023年达能实现全部脉动生产工厂碳中和,并在产品上标注“来自碳中和工厂”。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饮料瓶材质的减塑降碳需要政府、品牌方和消费者的携手推进。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对于产品在低碳和减少塑料使用方面的信息需求也慢慢变得高。全面且可比较的信息慢慢的变成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可或缺的环节。

  因此,上海市消保委呼吁饮料行业的领军企业能够率先公示其饮料瓶材质的碳排放数据。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消费者在选购饮料时做出更加科学、环保的选择,还能在行业内树立榜样,引领别的企业跟随,一同推动整个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希望这些头部企业通过公示详细且透明的碳排放数据,帮助消费者了解不一样的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引导市场向着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rPET材质是由废弃的塑料瓶经过再生加工制作而成的,相对于PET材料而言,其生产的全部过程对原始石油资源的消耗较少,还能够进行多次回收利用,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大大减少碳排放。为促进rPET的生产与利用,欧盟、美国、英国均已通过立法或推行有关政策的方式,规定了PET一次性饮料容器中rPET的使用比例。我国目前还未批准rPET食品接触级材料的使用,但有关标准已经在制定中,上海市消保委建议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批准rPET的使用,促进降塑减碳。

  饮料瓶PET材质厚重不但可以提升握感,也能增加产品的外观品质感,品牌基于产品竞争力方面的考量,在高端产品的瓶身轻量化方面大多比较谨慎。因此,改变消费者认知对于推进饮料瓶瓶身轻量化至关重要。上海市消保委建议相关政府部门、消费者组织、行业组织和头部品牌要携手开展面向消费者的环保宣传与环保活动,培养消费者关注瓶身材质厚度与碳排量等信息的消费习惯,倡导轻量化瓶身饮料消费新时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