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BOB体育登录官网!

美国拟禁止智能网联车使用中国软硬件 称为防敏感数据泄露

文章出处:bob体肓平台 人气: 发表时间:2024-09-29 02:38:21

  【美国拟禁止智能网联车使用中国软硬件 称为防敏感数据泄露】据报道,当地时间9月23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一份拟议规定,提议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禁止在美国销售和进口集成了由中国或俄罗斯开发的部分特定软硬件的智能网联汽车,无论汽车是否在美国制造。该禁令适用于公共道路上的所有轮式车,包括汽车、卡车和公共汽车等,并计划于总统拜登任期结束前正式发布。

  据报道,当地时间9月23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一份拟议规定,提议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禁止在美国销售和进口集成了由中国或俄罗斯开发的部分特定软硬件的智能网联汽车,无论汽车是否在美国制造。该禁令适用于公共道路上的所有轮式车,包括汽车、卡车和公共汽车等,并计划于总统拜登任期结束前正式发布。

  规定提到,禁令主要是针对的是车辆连接系统(VCS)中的软硬件,和支撑无人驾驶功能的自动驾驶系统(ADS)等。在美方看来,这些关键系统一旦遭受入侵,美国用户个人数据、车辆驾驶数据及与电网等关键基础设施相关的大量敏感数据将面临被非法收集和访问的危险,道路上行使的汽车可能被远程操控。

  “如今的汽车拥有摄像头、麦克风、GPS追踪等与互联网相连接的各种技术,外国对手无需费太大力气就能获取这一些信息,这对我们的国家安全和公民隐私构成严重威胁。”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宣称,在“极端情况”下,外国对手可能会控制其在美国运营的所有车辆,带来碰撞、堵车等事故。

  此外,拟议规则还将阻止中国汽车制造商在美国道路上测试无人驾驶汽车,且该禁令的应用限制范围还会扩大。据报道,有美国政府官员表示,上述规则相当于禁止所有在中国制造的汽车进入美国市场,不过也会为部分中国汽车制造商提供寻求“特别授权”的渠道,以获得豁免。

  据悉,此举可能是拜登任总统期间,最后一次大规模切断中国产品进入美国的渠道。拟议规定发布后便是为期30天的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征询期结束后开始起草最终规定,并计划于明年1月拜登任期结束前正式公布。根据美国商务部的声明,针对汽车软件的禁令将适用于2027年及以后的车型,硬件禁令将适用于2030年及以后的车型;对于没有车型年(车型年指汽车制造商在一年内生产的所有车辆所共有的年份标识)的汽车,禁令于2029年生效。

  “这个先例意义重大,我认为它恰恰反映了一个世界的复杂性,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许多联网设备都可以被武器化。”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级研究员布拉德·塞瑟(Brad Setser)表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安全竞争正在加剧,能确定的是,这个“先例”有可能跟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延伸。

  9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对美国这一举动作出回应。林剑表示,美方针对特定国家、企业及产品采取歧视性做法,违反世贸组织的根本原则,扰乱国际贸易投资,破坏全球产供链稳定,最终也会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

  他指出,中方也注意到美国业界对此有不少的质疑声音,美方应该做的是停止以国家安全为名、行打压遏制他国之实,为各国企业营造开放、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中方将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美国政府此举是中美贸易战一直在升级的大背景下,其为遏制中国汽车出海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缩影。

  据报道,今年2月,拜登宣布将对中国制造的网联汽车展开调查,声称将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止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中国网联汽车和卡车进入美国市场。

  9月中旬,美国最终确定对部分中国制造的产品提高关税。自当月27日起,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将上调至100%,太阳能电池的关税税率将上调至50%,电动汽车、关键矿产、钢铁、铝、口罩和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关税税率将上调至25%,而包括半导体芯片在内的别的产品的关税上调也将在未来两年内生效。

  不少观点认为,美国此举系假借国家安全、隐私保护之名,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事实上,中国虽为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国,但出口到美国的总量并不大。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有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出口美国的乘用车总量为7.48万辆,仅占总出口1.4%;新能源乘用车为1.86万辆,占比0.4%。

  全球市场: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道指创新高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4%

  全球市场: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道指创新高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4%

  全球市场: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道指创新高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4%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天天基金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决策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