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未来制造与服务的转型之钥
在青岛的一家名为卡奥斯模具的工厂,注塑车间正经历着显著的技术变革。在这里,人工智能(AI)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大模型已成为技术人员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技术人员只需简单地向大模型下达指令,智能注塑机便能够迅速启动,短短几十秒内,完美的产品便如期而至,且产品误差不超过一根头发丝的厚度。
这场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的变革,得益于海尔旗下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卡奥斯COSMOPlat自主研发的天智工业大模型。它通过庞大的数据库,能自动识别来自技术人员的指令,并从中调取合适的工艺参数来精确指挥注塑机。这一智能化的过程大大省去了过往手动调试复杂工艺参数所需的时间和精力,使得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设备的能耗。卡奥斯工业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鲁效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依靠天智工业大模型,我们的注塑机生产能耗降低了10%,生产节拍提升了7%,调参周期缩短了90%。”
实际上,这次变革不仅体现在青岛的模具行业。随着“人工智能+”政策的推广,许多地方纷纷加快布局。2025年中关村论坛上,一款AI中医问诊机器人惊艳亮相,引来众多观众体验。这款设备融合了中医的望、闻、问、切理论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仅仅两分钟内对80多个健康指标进行科学检测。从而为用户量身定做个性化的营养及健康方案。
在建筑行业,人工智能同样展现了强大的应用潜力。广联达公司近期发布的AI算量大模型,专门用于解决传统算量工作中低效、耗时的问题。该模型通过对工程图纸和相关文档进行多维度分析,能够在不牺牲准确度的前提下,大幅度缩短算量所需的时间。广联达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使得一个10亿元的公路项目由传统的三个月上班时间缩短为仅两周。
与此同时,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更是展现出强劲的应用势头。就在前不久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展上,各种结合AI技术的前沿医疗器械层出不穷。其中,联影公司推出的“元智”医疗大模型可处理多种影像模态,精准度超过95%。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病灶诊断的效率,也在多个场景下展现出其巨大价值。
各地政府也意识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纷纷出台有力措施助力相关领域的发展。例如,深圳市通过发放“模型券”的方式,支持企业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旨在打破行业壁垒,实现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但是,目前在应用场景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在某些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处于局部试点阶段,未能形成全面的产业应用格局。因此,各地政府需加强政策引导、完善顶层设计,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应用项目,加速技术落地。
从整体来看,当前“人工智能+”行动正在推动各行各业的深刻变革,尤其是在制造、医疗、建筑等领域。由于AI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不断的提高,行业结构正一直在优化。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它或将成为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带动新一轮的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公司而言,积极拥抱这一变化,将能够更好地抓住未来发展的机遇。因此,如何挖掘和应用更多场景,将是推动“人工智能+”行动的关键。各行各业,未来可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